2010/12/23 18:43:20所在目錄:建站新聞瀏覽量:4905 手機媒體已是廣受關注的社會主流媒體之一
早上一睜眼,打開手機閱讀手機報;上班等車時,番禺網站建設登錄手機開心網關注朋友們的新動態;獨自旅行的途中,瀏覽感興趣的手機視頻;在開心與不開心時,掏出手機“織圍脖”;甚至在睡前,番禺網頁設計也要在手機上看幾章電子小說才能入睡……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習慣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我已經一周多沒碰電腦,手機就能解決一切。”3G門戶總裁張向東曾經如是表示。如今,手機已經逐漸由單純的通訊工具發展為媒體內容的主要載體之一,網站建設以它為代表的“第五媒體”的概念正在盛行——第五媒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第五媒體并不遙遠何為第五媒體?在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日前發布的《第五媒體行業發展報告》中,將第五媒體定義為:基于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咨詢內容的媒介形式。與其相對應的,報紙、雜志等“第一媒體”、廣播“第二媒體”、電視“第三媒體”和PC互聯網“第四媒體”。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第五媒體并不陌生,手機作為移動終端早已普及——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國手機用戶規模已達8.42億用戶,覆蓋了超過60%的人口。截至2010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達2.77億,已經接近PC互聯網3億多的用戶基礎。由于受眾基礎廣泛、傳播范圍廣、影響力較大,手機媒體已經是廣受關注的社會主流媒體之一。第五媒體上傳播的內容也并不神秘。如今,手機報發展得相當成熟,有了一億多用戶,用付費的形式點播手機視頻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更重要的是,手機可以讓人隨身攜帶,并且可以隨時聯網。以iphone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機以更加完善的功能著稱,更像是一個可以放入衣兜的電腦。根據《第五媒體行業發展報告》,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迅速,隨著iphone的流行、Android手機市場不斷成長,手機用戶對智能手機的認知度和使用度大大增加。除了智能手機,其他基于智能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如移動互聯網設備MID、上網本、小尺寸平板如ipad等,也是百花齊放,為第五媒體提供更為豐富的終端載體。據DCCI的數據,2013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與普通手機的出貨量持平,達到2.4億部,而到2015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4.8億,占據主流出貨市場。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手機用戶將達到13.8億,手機網民達到10.6億,在規模上成為“第一媒體”。媒體融合成必然趨勢媒體的融合經常會產生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多媒體的出現并沒有讓閱讀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消失,而是讓它更加豐富多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閱讀都是相對私人化的工作,而互聯網的出現使大范圍分享成為現實。從以前的博客,到現在的社交網站,輕點鼠標,你就能把自己邂逅的精彩段落與身在異地的朋友分享。第五媒體出現后,即時的分享又賦予了閱讀更多的快感。在“第五媒體發展論壇”上,媒體人正在思索的主題之一,就是如何在第五媒體上實現前四代媒體的完美融合。媒體融合的觀點其實在互聯網的時代已經提出。手機智能化的趨勢也為第五媒體成為可融合其他媒體的“富媒體”提供可能。當然,融合不是取代,而是盡可能地把優點相加。正如《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所說:“我們現在要探討的不是第五媒體如何替代原有媒體,而是在第五媒體崛起之后,這五種媒體之間將出現怎樣的最佳的組合和最佳的整合和融合。”在媒介融合中,傳統媒體很大程度上扮演內容提供者的角色,但簡單地把傳統媒體“黏貼”到手機上并不能夠解決問題。“新的媒體承載了傳統的內容,并使年輕人能夠接受,這是一個新的命題。”Frost Sullivan中國區總裁王煜全說。北京維旺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韓穎向論壇與會者演示了與ipad融合的報紙,令人耳目一新。“在PC互聯網上讀報紙,我們常感覺完全沒有把報紙給融合進來,現在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把報紙的整體效果做進來,可以看版面,可以翻頁。它仍然是一種報紙。那字看不清楚怎么辦呢?你想看哪一段,你就可以點這一段的標題。除了看圖,還可以看更多的細節。”此外,由于第五媒體的承載終端和應用形式與傳統媒體有很大區別,因此第五媒體擁有其他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所不具備的獨特特點。在一些專家眼中,第五媒體又可以被稱作“社會化媒體”。優士網首席產品官、聯合創始人張月這樣定義社會化媒體: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以UGC(用戶產生內容)和互動性為特征。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第五媒體仍舊是媒體,怎樣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內容將是第五媒體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傳統媒體精品內容的“手機化”,加上標注和分享,將能使用戶更好地享受媒體融合帶來的良好體驗。此外,媒介責任感是所有媒體不可避免的話題,怎樣在新媒體上實現媒體的傳統使命也是專家關注的問題之一。小小手機,可傳達大千世界。人類已經進入“拇指時代”,第五媒體的發展狀況激動人心。但由于第五媒體的產業發展剛剛起步,番禺網站設計政策法律上還存在很多風險,在如何防范虛假信息傳播等規范領域,如何利用社會關系網絡等應用開發領域,廣州做網站公司還都處于探索階段。業內人士也表示,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相關政策法律的完善,第五媒體將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便捷、精彩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