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中百度CEO李彥宏成為了1月 29 日發行的《時代》周刊中封面人物而備受關注,是中國互聯網中登《時代》的第一人,據廣州網站建設公司指出,在話題的專訪中對于百度搜索引擎市場李彥宏表示:當年谷歌退出中國是因為迫于百度給予的市場份額的壓力,在2010年時候百度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已經占據了全國搜索市場的75%,而谷歌只有百分之十幾,所以最終由于份額問題而退出市場。
對于谷歌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互聯網中議論眾多,但對于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并非如此簡單,百度的市場份額是外部因素,而谷歌在中國的市場運營的慘敗卻是被人們忽略的一點。
谷歌失敗原因之一:傲慢到以為中國是個小市場
百度在中國打敗了谷歌,在外界看來,這就是真相。但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谷歌之所以“水土不服”,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搜索需求,完全的不了解。
別以為這只是在聳人聽聞,當事人是這樣說的。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答“李開復為什么選擇在那個時候離開 Google?”。指的是當時的一個熱門事件:2009年9月,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在四年任期結束后最終選擇離開,由此自2005年谷歌正式入華以來組建的創始團隊已經悉數離開。
有意思的是,李開復本人在2011年3月親自在這一問題下做了一個千字文的回答,彼時,谷歌已經正式退出中國市場1年了。
除了為自己辯解外,李開復的答案中,有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內容:“2009年的關鍵是推廣,而且在內部可以看到推廣是有明確的作用的(從汪華負責的網吧和站長聯盟,等于是谷歌份額成長的一半,到崔瑾負責的公關市場推廣,上一次《天天向上》幾乎擠爆服務器)。
一個《天天向上》就能擠爆服務器!這是怎樣一個畫面?《天天向上》是2008年8月湖南衛視推出的一個脫口秀欄目,可就這樣一檔當時還是剛開始紅火的節目,就能夠讓谷歌的服務器在搜索上不堪重負,谷歌在搜索上能夠提供的同時支持人數之弱,可想而知。
盡管李開復對此的事件的解讀是“這類推廣并不符合谷歌價值觀,所以沒有得到總部的支持”。但顯然只是一種欲蓋彌彰的表現了。
真相應該是,谷歌根本沒考慮中國十億級人口基數的搜索需求,在服務器的承載能力上,完全水土不服?;蛟S這也是谷歌的價值觀之一,即沒把中國市場當做重點。
盡管服務器擠爆,只是一個個案,但這已經足以看到當年谷歌的傲慢。
谷歌失敗原因之二:想要本土化卻選了李開復
對中國的水土不服,對中國市場搜索需求的認識不足,以及在價值觀和負責人上的選擇錯誤,才在最后,讓谷歌只能選擇從中國離開。
谷歌敗走的一個重要節點是李開復的離職。
彼時,業界只看到了百度在國內搜索市場上的制霸,以及谷歌市場份額的滑落。有數據顯示,2006年谷歌在中文搜索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5.3%,到2009年時,其市場份額僅為12.7%。
李開復在2009年9月離職時,大多數人都認為,李開復是在為谷歌在中國的滑鐵盧負責。但或許他本身就不合適做一個負責人。
就在李開復離職當天,愚曾寫過一個名為《李開復離職 谷歌陷入中國式陷阱?》評論:“李開復主政的谷歌,其實本身并沒有多少李開復的個性代碼。谷歌在所有國人看來,依舊是個外企,多少還是和中國人的文化習慣格格不入。這使得谷歌在中國,陷入了夾攻,而無法顯示其國際搜索巨頭的強大實力的中國式陷阱中……畢竟李開復其實也是個洋人。只在臺灣讀過小學就留洋的他,中國味道還是少了點,起碼在他帶領谷歌的4年,很難讓人感覺到?!?/span>
有意思的是,在李開復的知乎回答中提到“上面提到的汪華、崔瑾也很快地跟著我走了。”
這兩位“《天天向上》擠爆服務器”的關鍵人物,在追隨李開復離開后,卻發展的天天向上。如崔瑾,這位前Google公關經理,在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創新工場市場總監后,就變身為豌豆莢聯合創始人?,F在豌豆莢在應用市場的地位,你懂的……
離開李開復,反而找到了自己的成功?;蛟S這也是李開復作為一個領導者,在知人善用和掌控全局能力上有所欠缺的一個注腳。反而,創新工場一直戰力不強、倒是青年導師李開復風風火火闖九州的今日,則是另一個只可意會的注腳。
谷歌失敗原因之三:反應滯后才是壓倒谷歌的最后一根稻草
谷歌里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傲慢卻一直是其失敗的主因。
在退出中國市場前的2009年,谷歌已經在頻頻為自己的退場造勢,而理由總是讓人覺得很古怪。最廣為流傳的理由之一是,自詡為網絡技術的頂級平臺,谷歌一再聲稱自己一直遭受到來自藍翔技校持續而復雜的網絡攻擊。
而在谷歌離場的這些年中,人們更喜歡用其遭遇國內嚴格的審查來為其找借口。
發生于2009年6月審查事件確實是真,但并非議論中那般把谷歌視為“弱勢群體”。
美國著名科技專欄作家、前新聞周刊資深編輯史蒂文.勒維在其出版的《谷歌內幕:谷歌的所思、所為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一書中如下揭秘:
“中國官方發現令其不安的內容,搜索建議提供的一些內容與×××有關。李開復以及其Google中國的其他高管被召集到北京一家賓館……中方代表登錄Google.cn,鍵入有關乳房的粗俗詞。Google搜索建議提供的鏈接中顯示的有裸照等內容。這位官員輸入“兒子”,Google搜索建議中的一條就是“兒子母親不正當關系”。這一關鍵詞對應的搜索結果中都毫無疑問是×××內容。房間里倒茶的女服務生看到這一景象幾乎昏厥過去?!?/span>
這一事件發生在當年的6月,距離李開復離職只有一個季度,而彼時,李開復應該已經在準備離開,并去意已決。
事實上,這并非谷歌的一個偶爾錯誤,在國內知名博客月光的敘述中,其“早在2007年2月,谷歌‘搜索建議’剛剛上線的時候,就曾經截過一幅圖指出了這個問題,可惜當時一直都沒有引起谷歌的注意,最終這些問題成為有關部門指控谷歌的證據?!?/span>
有意思的是,百度這個谷歌的對手身上,也在同一時間出現了類似的“事故”,但結局截然相反。
一本名為《壹百度》的書中如是描述:
“2009年3月,一則調侃搜索引擎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帖子里, 網友試驗了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的“ 關聯搜索”功能,用諸如妹妹、嫂子等再正常不過的關鍵詞,兩個搜索引擎居然都提供出了一些不雅的聯想結果……林楨心里咯噔一下,他覺得這是個‘地雷’……林楨趕緊給百度的bug郵件組發去了郵件……馬上,這一問題的優先級被安排到了最高,工程師們立即開會著手解決?!?/span>
同樣是發現了問題,谷歌在2007年就得到了“證據”,而百度則是在2009年3月。而3個月后的“不雅詞”事件發生前,谷歌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或許事后諸葛亮的說一句,或許昔日谷歌在中國的連番昏招和各種傲慢,成為了李彥宏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中首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一份助力。